炸鸡英雄电影
导演:
叶天伦
演员:
猪哥亮,蓝正龙,柯佳嬿,赵正平,王彩桦,李李仁,严艺文,刘品言

更新:2024-04-28 21:58

首映:2011-07-12(中国大陆) / 2011-01-28(中国台湾)

年代:2011

时长:124分钟(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

评分:6.8

观看数:26573

来源网:美剧网

“鸡排英雄”小电影就是小电影

鸡排英雄》一部台湾旅游行销片

可能是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相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我们能接触到的台湾电影算得上是微乎其微了,尽管如此,几乎每个80后、70后及以上年纪的人都看过台湾一部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笔者记得接触这部电影的时候才五六岁,电影在村门子里放映,几乎家家户户都来观看,几乎每个观众看后都泪流满面,而这种万人空巷的情景似乎已经有很多年没见了。相反台湾导演和大陆及香港合拍片,我们倒是见识了不少,例如台湾导演朱延平这几年先后为大家带来《大灌篮》、《刺陵》、《大笑江湖》等,片子随烂,但票房收益还算不错,也让朱导尝到了甜头。

直到2009年一部《海角七号》又一次让大陆观众熟知和接触到台湾本土电影,2010年《艋舺》推波助澜,2011年台湾电影《鸡排英雄》又趁火打击,这部由蓝正龙和柯佳嬿主演的贺岁片在台湾狂收上亿票房(1亿新台币约等于2200万人民币)。小成本,大收益这样的结果投资方自然开心。本片与2011年7月12日登陆大陆院线,且不论票房收益如何

真的 感动 很感动
在很多夜市来支援的时候 感觉世界都在帮助自己 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东西 深深的刺激着泪腺 特别是骑车的关公什么的 又喜感 又让人感动

吆喝的大妈大爷、古早味的摊位、油光闪亮的鸡排,偶尔还有台湾立委亲民站在夜市里吆喝“冻蒜”。台湾夜市文化,迷人的总不仅仅是食物。这部台湾本土小成本制作电影《鸡排英雄》,对夜市文化有活灵活现的演绎,更有感人的小市民生活情结。

作为一部小成本的台湾影片,《鸡排英雄》显然有着近年来大多数台湾电影都有着的制作策略,那就是有意无意的成为宣传台湾本土文化的一个平台。影片中有一个颇有意思的段落,带有东北口音的大陆旅行团游客被“888”夜市盛情款待,这一段落放在一部展现了台湾众多小吃、闽南语和布袋戏人偶的电影中,是颇有深意的。
单从故事主线来看,表现“市民力量反抗权威”这样的情节设置并不少见,特别在香港电影中屡见不鲜,这样的情节通常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又是表现市民文化的良机。《鸡排英雄》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进一步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化。除了从头到尾的闽南语对白和插曲,导演还设置了布袋戏人偶这一既有民俗文化象征的道具来表意。布袋戏人偶不但是男主角阿华的精神寄托,是议员张进亮和过去生活的联系,更代表着传统代表着独特的本土文化,它就和夜市一样,已经变成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当如今这种传统面临“更新”,面临灭亡时,导演显然通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大团圆的结尾表达了坚守“传统”的必要性。

阿嬷的骨头萎缩了,因为她太久没有看到早晨的阳光。
鸡排英雄的基调很清晰,2011年的台湾贺岁档,热闹、嘈杂、喜庆。但看着开头,你能猜到结尾会抛出这样一句悲伤的话来吗?辛苦人也是人,夜市小摊贩的生活是幸福忙碌又没有安全感的。
私以为,安全感的最大来源是稳定。如果一个人总是风餐露宿,朝不保夕,就算他的生活是环球旅行,见识过世界上各种优美的风景,也充满了不稳定的危机感。
如果只是摆摊,一直能这样稳定地做下去,也会充满归属感和幸福感吧!
《鸡排英雄》让我想到07年罗永昌的一部电影《每当变幻时》。讲述的同样是一个大排档遭强拆、档主们维护不成,最后纷纷转行的故事。杨千嬅饰演的主人公一开头就说,她用好几年时间才学会了“miss”这个词的含义。《每》的感情戏多,但它身上也充满了香港小市民阶层忙碌又市井的生活气息。这两部片子都以生活气息打动了我。
台湾电影,小清新/生活气息这两种风格的总能很讨大陆人喜欢。总觉得我们在看那些影片的时候,带着一种猎奇心理。喜欢我们所不具备的。记得第一次去石景山台湾街的情景

“鸡排英雄”小电影就是小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99yz.net/a/10107.html

线路F1

影视剧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