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豆瓣
导演:
鲁本·奥斯特伦德
演员:
克拉斯·邦,伊丽莎白·莫斯,多米尼克·韦斯特,泰瑞·诺塔里,克里斯托弗·莱索,玛丽娜·希彭蔻

更新:2024-04-23 20:14

首映:2017-05-20(戛纳电影节) / 2017-08-25(瑞典)

年代:2017

时长:151分钟

语言:英语,瑞典语,丹麦语

评分:7.7

观看数:50636

热播指数:278

来源网:爱美剧网

【方形】最高级的讽刺!这部电影打了所有人一记耳光,还有人捂脸叫好…

如果把我自己作为一名艺术从业者的身份代入男主的角色中,我想这部电影说出了很多我身处这个行业想要表达但是文字却不足以表达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记者问了策展人男主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经营一间美术馆,男主回答的是钱,筹集资金,只有赞助支持,他们才能让更好地展出“纯粹的艺术”。另一个是如何判断exhibition/ non-exhibition之间的界限,正如男主说的那样,艺术品被放置在不同的空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场域。杜尚的小便池如果不是放在美术馆

话说在欧洲难民问题纷纷扰扰的当口,《方形》获得了第70届戛纳的金棕榈奖,还真是饶有趣味。
其中,那个方形,不啻为理想国的隐喻和代名词,每当念起“方形”的解释词,就如同“圣经”般的神圣,让众人屏息。
但丰满的理想,不仅遇上了生活的骨感,也被环伺的暴力所觊觎。
比如那只人形的大猩猩,不仅在银幕上嘶嘶作响地环伺,甚至跳上了宴会厅的餐桌,
直至开始实施暴力,并终于引发了一屋子绅士身上的原始荷尔蒙。
至于中产代表克里斯蒂安,从始至终,就是个背锅侠。

我不討厭《方形》(《捉狂美術館》),但也不特別愛。導演批判中產階級知識份子、難民政策以及對當代社會的冷漠等議題,在近五年的歐洲戲劇已用各種角度分析及演譯,所以從內容上並沒有太讓我大的驚豔。
但我喜歡導演的鏡頭運用、男主不卑不亢的演法,還有在關鍵時刻加入巴哈《聖母頌》的等手法,讓我再一次欣賞到「北歐特有的藍色憂鬱」。
在「詹氏法則」的影響下,北歐人慣性的「中庸」、「怡然」深深反應在這部作品之中。所以,男主不是壞人,他和我們一樣都是遵循慣性的日常在生活

政治正确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两年,这四个字越多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人的话语体系里,一夜之间,仿佛人人都能熟练地用这个词来批评别人,同时也张口就来地批评这个概念本身。“政治正确”之所以变得不受待见,甚至趋近于负面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政客尤其是之前几届政府在口头上夸夸其谈,说得天衣无缝,但在行动上无所建树。另外,受制于“政治正确”准则的道德要求,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深受其苦,主动方缩手缩脚、难有作为。被动方感情受挫,感觉失望和被骗

中产阶级生活的怪诞滑稽,电影穿插了很多社会性议题,除了让人忍俊不禁的细节外,深刻揭露了时下人性的缺失。电影采用反讽的手法,现实社会与多次提到的“方形”的理念背道而驰。戏剧张力十足,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只觉不够过瘾。几场高潮戏像极了舞台剧,男主角的形象与自我反思可以让所有同样的中产阶级坐立难安了。近几年的戛纳都高度关注了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类生存状态的议题(《我是布莱克》也同样如此),批判现实主义力作。

同意评论里有人说的,这部片子本身也是他想要讽刺的那类东西本身。
讲道理没看出什么特别高深的东西,一些尴尬场景倒是让我笑了不少次。比如各种涉及装置艺术的场面,馆长面对记者提问,自己也不记得曾经发表的某句话的含义时却还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大家好多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却还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不是为了搞笑而是为了跟上别人一本正经的节奏,这种描绘才是真的好好笑。
看到有人说托尼 厄德曼,表示自己回去就恶补一下。这种描绘尴尬场景的剧简直大爱,给了尴尬癌一个抒发尴尬的好机会。

【方形】最高级的讽刺!这部电影打了所有人一记耳光,还有人捂脸叫好…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99yz.net/a/21501.html

线路F1

影视剧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