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

年代:1984 

首映:1984-10-10(英国)

时长:113分钟

语言:英语

观看量:17043

豆瓣:7.8

更新:2024-05-03 10:29

剧情:
这是一部虚构的政治恐怖电影。1984年,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合并,世界上只有三个超级大国——大洋洲、东亚和欧亚大陆。温斯顿(约翰·赫特饰演)生活在老大哥统治下的大洋洲,和其他两个国家一样,那里到处都安装着电屏幕(一种类似电视的监视器),每个人都生活在党的意识形态警察的监督下。历史每天都在根据党的需要被彻底改写。虽然说不出原因,但温斯顿作为一名外围党员,从内心深处不喜欢老大哥。一天,他从一家老杂货店偷偷买了一本日记——原则上,党不允许写日记来表达个人想法——并开始写日记。当他和在小说部工作的朱莉娅(苏珊娜·汉密尔顿饰演)开始了一场违反党的政策的秘密恋情时,思想警察悄悄地跟踪了他。
展开
线路F1

图集

  • 一九八四 图1
  • 一九八四 图2
  • 一九八四 图3
  • 一九八四 图4
  • 一九八四 图5
  • 一九八四 图6
  • 一九八四 图7
  • 一九八四 图8
  • 一九八四 图9
  • 一九八四 图10

云影述

【一九八四】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再见,却只怕再认不出彼此的模样

看完书就看了1984年英国拍的电影版,约翰·赫特主演,还惊喜的看到《真爱至上》里的摇滚乐胖经理出演了派逊斯,虽出场不多但画龙点睛。电影版中规中矩的还原了小说的情节,尤其是“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这一点,可谓无处不在,老大哥的眼神也直戳人心。
然而尽管原小说的画面感已经很强,但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最大难题,文字描绘与影像的矛盾依旧存在。比如小说中所有人物的表情都不能有一丝不果决,否则就会人间蒸发(vaporized),但电影演员可没法不通过表情来表现心理。再如小说寥寥数笔勾勒的场景,电影却要费力塞满画面,寥寥数笔度过的时光,电影却很难推进而不显得仓促。电影虽然覆盖面很全,但开头还是觉得仓促了,没有足够篇幅让观众体验这个铁幕笼罩的世界。而那大段的果尔德施坦因的著作就更难表现了。节省的篇幅大概都用来最后的思想重塑了。而最后这段思想重塑的高潮又颇有舞台剧的风格,在电影中表现也有一些诸如只剩下书中的对话之类的难题。但电影在最高潮还是发挥了舞台剧不具备的镜头优势,老鼠的狰狞与人的内心恐惧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学校看了小说 决定今天看一下电影来进一步思考一下
影片的开头与小说的开头不同 电影将温斯顿的工作提前介绍出来 进而引出 [ 谁掌握过去谁就掌握现在,谁掌握现在谁就掌握未来 ] 这句话 引人思考
继而让镜头跟随温斯顿穿越大洋国的街头巷陌 让我们看到了 在统治阶级故意控制下而造成的 充满着贫穷与破旧气息的这个国度 当然这里也就是小说中的开头 但值得一提的是 我认为 在小说开始就引人注目的“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的这句令人毛骨悚然的惊艳之句 似乎并没有出现在电影的背景中 成为一大缺失之处 令人遗憾
接着 影片以一种十分紧凑的感觉 使剧情不断推进 温斯顿进行着篡改历史的工作 发现杂货铺 与茱莉亚相识 相知 相爱 很快他们沉沦于彼此的灵与肉 在一次又一次的约会之后 温斯顿终于等到了奥勃良同他联系 终于 他得到了高德斯蒂恩的书籍 终于 他认为自己终于 接触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 “我马上就可以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了”我想在那个时候他可能是这样想的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1984>这部小说
当时好像还是上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已经感觉透不过气了
这次又花两个小时把电影翻出来,好好的看了一遍
电影本身,厚重不及小说,
但是,看过之后,真的想把这个电影彻底的删除了,
让人真的不愿意再设想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其中有一段:
男主人公温斯顿和女主人公朱丽亚赤身裸体的站在窗前(大概在影片的1:11处):

房间里头所有的东西,似乎都用尽了,没有水,也没有了油
听窗外楼下那个洗衣的胖妇人唱:
他们说时间会愈合一切伤痕
他们说你总可以遗忘
但是欢乐和忧伤
即使经过数年
仍然拨动我的心弦
他们看到了一种自由的美,自由思想的美,独立于这个受控制世界的完全开放的心,那个老妇人虽然外表的丑陋,却拥有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不受控制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由.
温斯顿说:未来是属于她的.我们已经死了.
朱丽亚说:我们已经死了.
有一个旷远的声音传来: 你们已经死了....
这对恋人,被捕了,
恋人的行为,又怎么能逃出思想警察的监视呢?
他们无处不在,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伯顿一生都维持着体验派的表演方式。死前不久他扮演《1984》里的奥勃良一角是一个没有感情没有人性完全冷酷乏味的反派,伯顿用尽一切努力排除他脑海里的情感,以变成奥勃良。
“每天晚上我回到酒店后,都要洗个澡换一身白衣服,以摆脱奥勃良对我的困扰”。伯顿入戏之深,以至于要利用睡觉前的时间看着镜子里一身白衣服的自己,告诉自己是纯白的理查德伯顿,而不是漆黑的奥勃良。
就像《柏林谍影》里的利马斯扮演双面间谍一样,一天到晚都完全沉浸在这个角色里,只有睡觉前才在床上用20分钟做回自己


委实说
这是部烂片儿 完全不能拿来和小说相提并论
虽然此片对原著并无篡改,原著的诸多经典桥段和经典语录都得到了忠实还原(印象最深刻的是温斯顿与裘莉亚被逮捕的那一段 看到那里时心里真的很难受)
但此片的软肋之一也就在于对原著场景与对白的近乎抠字眼式的刻板照搬 在小说中 奥威尔可以用大量旁白来解释一些特殊名词或者人物的一些微妙心理 而电影里不能 于是就导致了小说里的一些段落在未加解释的情况下就直接堆上银幕。而更多的内容,则是连堆上银幕的机会都没有。若是没有读过原著的朋友,看起来肯定是云里雾里。比如,真理部工作人员对着说话的那个小话筒是个什么玩意?Double Thinking是什么?蒸汽飞机是什么?温斯顿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党的统治结构是什么?党对无产者的态度是什么?核心党和外围党区别是什么?果尔德施坦因那本书里到底写了什么?乃至友爱 真理 和平 富裕四个部门都没介绍清楚。再加上沉闷的节奏 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看来一定是已经昏昏欲睡了。
其次 此片对人物的刻画也只能说是软弱无力

有人看电影思考里面反思的问题,有人借电影来阴阳怪气,电影在某些“知识分子”眼里也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
某些人抓住电影某个片段,就可以意淫出一大堆“现实问题”,他们或自称为现实问题的“发现者”,但也就止步于此了,对应的行动却没有。在其他地区居住了一段时间,旅游了一段时间,就把它们当做天堂,岂不是很可悲?局部的美好罢了,你没有相关的能力你就别像个懦夫一样,躲在屏幕后面敲着键盘输出你的“自由思想”

【一九八四】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再见,却只怕再认不出彼此的模样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99yz.net/a/56957.html

展开

云精选

大都会
9.11927年德国必看科幻片
妙想天开
8.11985年英国必看科幻片
2001太空漫游
8.91968年英国冒险
华氏451度
7.51966年英国惊悚
银翼杀手
8.61982年美国最佳视觉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8.52007年美国必看科幻片
500年后
7.11971年美国惊悚
超时空接触
8.41997年美国悬疑
月球
8.52009年英国悬疑

英国惊悚片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