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 电影 2012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丹尼尔·戴-刘易斯,莎莉·菲尔德,大卫·斯特雷泽恩,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詹姆斯·斯派德,哈尔·霍尔布鲁克,汤米·李·琼斯,约翰·浩克斯,杰基·厄尔·哈利

更新:2024-05-01 19:22

首映:2012-11-16(美国)

年代:2012

时长:150分钟

语言:英语

评分:7.8

观看数:26283

来源网:云美剧

“林肯”剧情紧张!这是一部让我非常感慨的电影

1939年,擅长西部片的好莱坞大导演约翰·福特一反常态,制作了一部传记片《青年林肯》。片中由亨利·方达饰演的林肯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律师,单纯、木讷、还略有些笨拙,只有一腔热血和一往无前的劲头。六十多年过去,在斯皮尔伯格的《林肯》里,那名昵称“亚伯”的青年律师已经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木讷转变成了深沉,笨拙则变为了大智若愚。在他的新一届总统任期开始之际,林肯决心完成一件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赢得内战之前,推动旨在废除奴隶制的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获得众议院的通过。
之所以说“不可能”,是因为这个法案除了要执政共和党议员全力支持外,还需在野民主党的部分议员助一臂之力。而林肯所在的共和党内也不一致,分成了保守派和激进派两大阵营。保守派希望与叛乱的南方举行和谈,尽快结束血腥的内战;激进派则要求不仅废除奴隶制,更要赋予黑奴与白人同等的权利。同时获得两派的相助,如同天方夜谭:答应保守派的条件,就是向叛徒妥协。并且多数民众赞同废奴,是相信此举有助于结束战争。如果在法案通过之前和谈告成

昨天下午花了两个多小时看了斯皮尔伯格的荣获奥斯卡奖的新电影《林肯》。
记忆中的林肯:美国总统,190+的高个子,络腮胡;还有铜质的坐塑像被摸得发亮的脚;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歌剧院被枪杀。
通览整部电影,一直给我的感觉:亚伯拉罕·林肯--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出身贫苦的林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成为美国总统而且连任,辉煌背后又有多少辛酸与孤独:忙于公务,连二儿子病重都不知道,只能眼睁睁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甚至因为害怕妻子的悲伤欲绝吓坏小儿子,以至于要将妻子送入精神病院;大儿子为了参战体现自身价值不惜出口相伤,而又一次受到妻子的责难;决意利用战争契机解放黑奴,促成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通过,又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或许,从亚伯拉罕这个与生俱来的姓来看,上帝就赋予了林肯伟大而神圣的使命。(亚伯拉罕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大宗教共同的先知,推荐看最新美剧《圣经故事》)领导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战争(civil war),发表《解放奴隶宣言》,任上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
正如电影呈现的

作为华盛顿的孙女婿,罗伯特李将军反感南方脱离,但出于对家乡的忠诚,拒绝接受林肯让他作为联邦政府军司令的提议,佩带政府军的上校军衔回到老家弗吉尼亚带领南方联盟军跟政府军干。本来实力悬殊的战争因为李将军的站队活活耗了四年,南北士兵死伤百万。准备连任的林肯总统见没法收场,创造性地变国内区域战争为解放黑奴战争,通过贿赂卖官等行径收买保守的民主党成员,通过宪法13修正案,站在道义的高地打败南方统一国家,也就是电影《林肯》中的主要剧情(丹尼尔戴刘易斯演技好赞)。两个原本对何时废除黑奴都不怎么上心的温和派在一场战争对峙中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轨迹。最终,李将军归隐,林肯遇刺身亡。美国人给两个人都塑了雕像,同视为国家精神的象征。我觉得这是美国人对政治智慧与爱国精神的最佳诠释,非常了不起的思维方式。

高中时历史老师推荐《林肯传》,我记下了;大学读过《葛底斯堡演讲》,又去了华盛顿D.C.的林肯纪念堂;印象就是高高瘦瘦的形象,勤奋和智慧显于头顶。巧的是,我也读了法律科,而他的狡黠和口才却学不来。
今日看了《林肯》,更为感叹公平正义的法理基础,多么严谨与缜密的架构,撑起自由与得以解放的时代。而“政治”在林肯平衡下,自然退到法律体系的“庇护”中。战争与和平的意义体现在未来,我也意识到,框架内的才有正当性和说服力,才经得起考验。
碰巧又在《拯救大兵瑞恩》里听到一句引用,也是林肯说的,写给阵亡战士的母亲,亲切又诚恳。他也是个负责任的父亲,通情达理的平凡人。只是多了很多不畏辛苦的奔走与演讲,不分昼夜的阅读和思考,才有了坚定的世界观,一种信仰。
肯付出,不管是自己的身体、知识,还是军队的牺牲,就得到回报——黑奴制终于在宪法修正案中合法的被废除。这是自由的信号,不到一百年后的世界,就是完全不同的模样。他也预知改变会很艰难,但历史赋予的使命未等时间的车轮带他走的更远。
所幸现在的我们不需战斗

“林肯”剧情紧张!这是一部让我非常感慨的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99yz.net/a/19507.html

线路F1

影视剧推荐

更多
7.02016美国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