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人咬狗
导演:
伯努瓦·波尔沃德
演员:
伯努瓦·波尔沃德,Jacqueline Poelvoorde-Pappaert,Jenny Drye

更新:2024-04-28 03:08

首映:1992-11-04

年代:1992

时长:95 分钟 / US

语言:法语

评分:8.0

观看数:43617

热播指数:95

来源网:爱美剧

风靡耀眼!关于《人咬狗》

这补影片充分体现人的本性啊。一个杀手可以杀人到盲目状态,可以开车在马路上随便开枪,可以让一个孩子看着他父母死去后杀死他,可以那样的让丈夫看着妻子被。。
最让我鄙视的就是那些跟着他摄像的人,明明就是帮凶的。有福可以同享,有难不能同当。。

这部片子简直就是在拿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子》开涮,用伪纪录片的形式进行了一番华而不实的改装而已。从暴力的无因性宣泄到救赎的无望,包括各种暴力手段的表现形式,特别是集体强奸那一段,都是从库布里克那明目张胆抄来的。我不得不怀疑比利时布鲁塞尔INAS电影学院毕业答辩的严谨度,应该很容易混吧。假如这片最后打行向库布里克致敬的字幕,或许我还会觉得他们仨是好学生。

许多人也许和我一样,试图抱着理性的眼光去正面梳理整部片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错了。它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呢?正如本期主题:黑白片之影调一样,影片的立意很分明。
它是以第一人称的颠覆性的将主客观加以区分,并最终将其不间断地模糊了。当然,它有一个主线,本身(主角)摄制人员连同我们(观众)一起混淆了,我们都无意间介入了。因为那将不再是一部普通意义上的影片,是一部以纪录再纪录和“屏幕到屏幕”,描述我们自身“我的生活”,那个我就是“man”了,更是复数的“men”。
强调客体的“人”是关乎人本身作为主体又被赋予“客体”意义的主观“本体”,其喻体便又如《人咬狗》还是“狗咬人”一样颠沛流离的主观错觉。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幻象”[参:拉康],是引申为人为客体的“幻象”,人作为幻象的本体又有新的“幻象”。那么,这真实的“幻象”就是我们久违的、潜藏在内心的“本象”。
我们反过来一想,赋予如此多的意义,是不是本身就是被咬的对象,因此,我们中计了,它把我们带坏了。
由于摄影师们在对主角的主客观关系发生变化后

《人咬狗》
以暴力来提倡非暴力的影片。
一部伪纪录片,以1.5W刀的制片成本占领比利时票房榜首。难免成为佳话。
电影讲述三个制片人以纪录片的视角拍摄一个杀手杀人的故事。剧情既令人觉得压抑荒诞又滑稽引人深思。
主角为什么要杀人,为了挣钱嘛,在一具具尸体倒下之后,夺去死者的财产。他的杀人手法和技巧已经职业化,他对如何杀人和杀什么样的人的见解估计可以出上好几本书。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对社会地位不高的人下手,这样可以避免不少麻烦。毕竟这些人在世界上的来和去,并不会造成什么样大的影响。另外,主角的杀人手法多种多样甚至很有技巧,也为他的杀人建立了不少乐趣,例如进入一个老人家中发现她有心脏病药,则不用他最惯用的枪杀,而选择直接恫吓她让其超出心脏承受能力而死去,并且对她在家中何处藏了钱一猜即中,对人性的分析了如指掌;杀死一个在工地工作的黑人小哥之后,会看看他的鸡鸡有多长,提供一下利用价值,还夸他很老实没去干夜店工作;怀疑女友与自己的一个朋友可能有染,假装失手直接把他射杀

  观众面对这样故意击破其初始惯性心理定位的时候——尤其是反复几次——往往呈现出一种恼羞成怒的状态。这恐怕正是导演所希望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把面对着黑白画面的观众真的看到那现实中的建筑扎眼的艳红色墙砖。
  这是在用condition将观众放在一个区别现实和电影世界的小实验里。
  电影结束,实验告终,也都无伤大雅。

实在是没办法评述的一部片子。运用了颠覆性的电影语言,赤裸裸的暴力却不血腥,还让你感到快意和放松。当杀手拿着那把枪,一边杀人一边吟诵诗歌的时候,甚至让人感到了错觉,这就是正常的生活。这就是导演的目的么?把人们心里疯狂的欲望拖出来,告诉他:去吧,撕掉一切伪装,去干你想干的吧。疯狂的电影。

风靡耀眼!关于《人咬狗》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99yz.net/a/32442.html

线路F1

影视剧推荐

更多
1959中国香港剧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