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那儿

我不在那儿

七人一个卜戴伦,摇滚·启示录,身不在此,巴布迪伦的七段航程,我不在场,自由驰骋,摇滚启示录

免费观看1080P

年代:2007 

首映:2007-11-21(美国)

时长:135分钟(美国)

语言:英语

观看量:23277

豆瓣:7.9

更新:2024-04-26 23:19

剧情:
在这部关于鲍勃·迪伦生活的传记电影中,六位演员将分别扮演鲍勃·迪伦,解读鲍勃在不同时代的人生故事和音乐经历。这部电影讲述了鲍勃·迪伦早年作为一名民谣歌手的艰难生活,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美国民歌产业中的英雄和知识分子,有争议的摇滚改造,摩托车事故,以及他后来从公众视野中退休的故事。近年来,他的工作重点不是录制唱片,而是举办巡回演唱会,比如“永不落幕的巡回演唱会”。在英国作家霍华德·苏尼斯撰写的鲍勃·迪伦的一本非官方自传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迪伦的童年和家庭生活。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尤其是与他的妻子苏拉(夏洛特·甘斯伯格饰演)的作品。此外,霍华德·苏尼斯还透露了与这位资深摇滚歌手的秘密恋情,这位歌手自1986年以来与他的一位伴唱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婚姻。每个故事都描绘了迪伦活泼多变的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电影对每个故事采取了不同的拍摄方法,并将其与不同的主题相匹配:伍迪(马库斯·卡尔·富兰克林饰演),一个11岁的黑皮肤男孩,总是在跑步;罗比(本·韦斯莱饰演)是一位迷人而随意的词曲作者,他总是在路上;裘德(凯特·布兰切特饰演)是一位年轻的雌雄同体摇滚巨星;约翰/杰克(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是一个民间偶像,他重新发现自己并传递福音;比利(理查德·基尔饰演)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亡命之徒,是一个活生生的奇迹,但逐渐衰老。幕后制作:【六人扮演鲍勃·迪伦】你能想象在银幕上扮演鲍勃·迪兰需要多少演员吗?托德·海因斯用他的新片《我不在》给出了答案——六个。这是一部“导演心目中鲍勃·迪伦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由六位演员在六个方面扮演鲍勃·迪伦,包括克里斯汀·贝尔、海耶斯·莱杰、理查德·基尔,甚至女演员凯特·布兰切特。迪伦十几岁时由黑人马库斯·卡尔·富兰克林扮演。凭借李安的《断背山》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澳大利亚影星希斯·莱杰将迪伦塑造成一名音乐家,英国演员本·韦斯肖(香水2006)将迪伦描绘成19世纪痴迷于法国诗人兰博的人。克里斯汀·贝尔(Kristen Bell)在电影《蝙蝠侠:战争年代》(Batman:the Time of War)中饰演迪伦,他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时期——迪伦倡导音乐时期,代表作有《时代》(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和这位歌手在转换时期探索福音音乐。正如导演托德·海恩斯所描述的那样,理查德·基尔对迪伦的刻画有一种“西方嬉皮士”的氛围,融合了迪伦歌曲中的虚构人物,象征着他从公众视线中消失的时期。海恩斯说:“我们让迪伦重新陷入了自己的困境,同时,我们应该比他的现实生活走得更远。”鲍勃·迪伦从民歌到电子摇滚的最具争议的转变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受到了一些听众的谴责。在这个阶段,迪伦由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凯特·布兰切特主演。这张黑白照片的处理,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让人想起费德里科·费里尼1963年著名的《八分半》。与之前的音乐传记不同,尽管近年来有音乐传记如《灵魂之王》雷(2004年)和《走线》(2005年)重振了这一类型的电影,但《我不在那里》显然打破了对现实的所有刻板印象,旨在在其主题上创造一个更具诗意的形象。导演兼联合编剧托德·海因斯(曾执导《天鹅绒金矿》和《远离天堂》)他表示,正如不同的演员描绘不同的方面,并通过不同的色调和风格展示一系列小插图一样,他想拍一部“与传统传记有些不同的电影”,这不是一部关于迪伦生活的剧本电影。我们想强调概念、风格、流派和特点的重大变化。“这部电影使用了一种类似抽象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迪伦的生活联系起来。凭借他武断的哲学,他成为了整个时代最前卫、最神秘的艺术家。”多年来,鲍勃·迪伦一直拒绝自己过去的角色。他不断前进,不断否定自己。我的想法是用不同的演员扮演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那个永远在路上的人。海恩斯曾告诉《娱乐周刊》,“这部电影从他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六个鲍勃·迪伦将站在一起告诉我们谁是鲍勃·迪伦。”值得一提的是,鲍勃·迪伦曾创作音乐,并联合主演了萨姆·帕金斯(1973)的电影《比利小子》。迪伦向这部电影的制片人致以问候,但他没有亲自参与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我不在那儿 图1
  • 我不在那儿 图2
  • 我不在那儿 图3
  • 我不在那儿 图4
  • 我不在那儿 图5
  • 我不在那儿 图6
  • 我不在那儿 图7
  • 我不在那儿 图8
  • 我不在那儿 图9
  • 我不在那儿 图10

云影述

《我不在那儿》经典传记片 鲍勃·迪伦是谁?

——简评《I’m Not There》
    文/老丁
    
    有说迪伦是被拍传记片最多的音乐人,当然这种说法没有人去确切考证,况且也并非不是,因为迪伦自己人还健在,还远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但可以确定的是,之前的迪伦传记片普遍没有什么影响力,之前马丁·斯科塞斯拍的《No Direction Home》只能算是人物纪录片,但为什么之前那么多人的拍摄甚至编排成舞台剧都只能以失败告终,也许是迪伦不像猫王或者迈克尔·杰克逊一样拥有庞大的大众票房号召力或者商业价值,还有大家肯定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迪伦实在是太难拍了。
    迪伦在流行音乐上的革命意义已经彪炳史册,有关他的歌词的文艺意义也几乎成为一门“显学”,几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且就在几个月前还被授予普利策奖,但美国的传媒界却几乎众口一词——不是迪论需要普利策奖,而是普利策奖需要迪论,他早已经成为一个标签化的人,一座丰碑式的期待形象,一个凌驾于大众之上的精神偶像。而他个人后期与外界的相对隔离,他成名之后对记者的若即若离

影片看似新鲜的形式在二流人物简介中就能找得到,就像是:“鲍伯.迪伦,一位创作型歌手、一位摇滚巨星、一位民谣偶像、一位不法之徒……”在影片中,人物的每一个侧面都被分解为一个独立的人格,然后我们得到六个鲍伯.迪伦。
且不说这种不同角度的简单叠加是否能够有效复原人物,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影片中的六个主角只拥有一个天才的1/6面时,这些个体的单薄和不可信是必然的。很容易让人想到“符号”,影片用六个符号性人物解构鲍伯.迪伦,符号具有简洁抽象的特征,但真实的人物是复杂具体的,你不能脱离细节和情境去刻画人物。
为了让每个人物具体起来,影片在抽象形象之上加诸了太多关于时代和人的想当然:一个放荡男人的不幸婚姻,一个西部英雄的落寞晚年,一个摇滚歌手的颓废生活……这些都是类型片中的典型场景,更像是电影符号的大集合。类型和符号只是一种人为的归类,不精疲力尽地深入下去,挖掘出表层形式之后的具体的惶惑、恐惧、痛苦和激情,你是得不到灵魂的。形式带来的新鲜感在一个小时之后就让人感到厌倦,各种漂浮的琐碎则以六倍的无聊向你涌来

http://bbs.breezecn.com/read.php?tid=169603
我第一次看也没怎么看懂 还要从新看看

鲍勃迪伦的两部传记片,一部no direction home, 一部 I'm not there. 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带有些许迷茫的意味,这也取于他自己音乐中的词句,多少能表明他的内心世界。然而鲍勃迪伦的内心世界却也是最难捉摸的之一,最典型的,莫过于1960年代中期那场出名的对民谣的背叛,当摇滚大军汹涌袭来击垮了民谣的势头时,歌迷们对鲍勃迪伦的出场拯救满怀希望时,他却在演唱会上拿起了电吉他,被歌迷们称为背叛者和对流行趋势媚俗的拥护。
我想我还是非常能够理解鲍勃迪伦的心情,记得他说过一句话:“人们只是希望我像他们所希望的表现那样去表现。”这句话大概代表了他一生持之以恒而反抗的观念。他拒绝接受媒体的采访,与媒体的关系好似犯人与警官,说出的话多为讽刺而让采访者面子无处搁置。他在民主运动中获得了奖项,在颁奖晚宴中上台却说出了完全让在场者丢了臉面的话,让大家面面相觑,尴尬收场。但他却往往能让围观的人忍俊不禁,开怀放声一笑。这是因为恰恰好他说的是真话。
无论是西装革履的记者还是轻松愉悦的众多晚宴资助人

看了>>I'M NOT THERE<<.用EMULE下载了一个礼拜.BT种子全部过期.
BOB DYLAN的传记影片(虽然他还没死).但片中却没提到他的名字.6个不同肤色年龄性别的演员用不同的名字扮演DYLAN的不同时期.情节是跳跃式的.
CATE BLANCHETT反串男角,演DYLAN从抗议歌手向摇滚歌手转变的时期.
DYLAN终于在那时意识到了音乐拯救不了世界.音乐本身做为一种娱乐活动,很难在影响力上得到人们的认同.并且,人们对于音乐风格的不同爱好,更难让一首歌就打动所有人."没有人会因为一首歌而做出改变."DYLAN在被采访时说.
他转型时人人骂他,JOHN LENNON在1970年>>滚石<<采访他时也是破口大骂DYLAN,说他背叛过去.
背叛过去固然不好,但DYLAN至少看清了.JOHN坚持着"音乐拯救世界"和"MAKE LOVE NO WAR"于是他死了.虽说是一个疯子歌迷想不通而杀了他,但我觉得这和JOHN本身所为有关,大肆的喧传自己的口号,和YOKO一起让人不能接受的行为艺术,还有和政府做对.我爸说:"他后来就是冒老卵,在 不必要的地方,人家看他不顺眼,弄掉了他."

我不在那儿》经典传记片 鲍勃·迪伦是谁?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99yz.net/a/12918.html

展开

云精选

工厂女孩
7.62006年美国剧情
弗里达
8.72002年加拿大传记
飞行家
8.12004年美国剧情
席德与南茜
7.71986年英国传记
卡波特
7.92005年加拿大传记
社交网络
8.22010年美国TOP250
公民凯恩
8.81941年美国剧情

更多推荐

6.52021中国台湾剧情片
3.22017美国恐怖片